中國焦點新聞   >   健康  >  正文

瘋狂拼酒!一年喝掉 300 億公斤,中國男人快不行了

無酒不成席,有酒才是年。剛剛過去的春節檔,酒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生意飯局,舉杯推盞,迎來送往,氣氛到位了,事情就好辦了;朋友聚會,一壇好酒,三五好友,有談笑有傷感,說不完的話都融進酒杯中,感情深,一口悶。

都說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當情緒所致時,更免不了激情四射,與酒友們拼個輸贏。酒過三巡雖然很痛快,但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實打實的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能喝掉 300 億公斤左右的酒品。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酒精與健康報告 2018》指出,中國是酒精消費大國,飲酒率達到 48%,45-59 歲年齡段更是飲酒的重災區,飲酒率達到 62%,每年因酒精造成的中國人死亡數量為 70 萬之多,其中 65 萬是男性

網紅主播 " 三千哥 " 直播 PK 喝白酒后去世;

研究生參加導師飯局后猝死,5 桌師生喝了 13 瓶白酒 5 瓶黃酒;

黑龍江一剛上任的農場副場長在干部見面會上飲酒后心源性猝死;......

因喝酒而引發事故的新聞層出不窮,但一到春節,酒水飲料的需求依然旺盛。

◎ 圖:123rf

酒類電商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春節年貨節期間,白酒銷量同比上漲約 36.01%;同時期的某買菜平臺,白酒銷量同比提升約 178%。

今年春節,與酒品銷量同樣激增的,還有中國男人身體亮起的紅燈

01

他們 " 喝 " 進急診科,醫生:嚴重可致死

還沒到農歷新年,全國多地急診室已經變得 " 熱鬧 " 起來。據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數據,2024 年 1 月以來,成都 120 每日接到的有關酒精過量的呼救量約為 80 例,從 1 月 29 日開始,日均呼救量明顯上漲,2 月 2 日(小年夜)高達 157 例。

蘇州市急救中心公布數據顯示,僅 2 月 1 日至 3 日的 3 天,就有 117 起與醉酒有關的 120 求助

◎ 圖:全景視覺

春節前夕,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迎來一位醉酒的病人,他全身發抖,面色潮紅,呼出的氣息帶著濃重的酒味。其朋友焦急地告訴醫生:"他在酒吧喝了很多,突然就昏迷了,還一直嘔吐、抽搐,快救救他吧!" 幸好醫生搶救及時,才撿回一條命。

上海一名 27 歲的小伙子在連續高強度加班后,與同學聚會喝酒喝到大醉,去醫院路上心跳呼吸驟停,經過心肺復蘇后恢復了,但腦細胞受到了損害,極力搶救 13 天后病情才穩定,但極有可能留下創傷后精神障礙綜合征,甚至智力下降

浙江建德市 33 歲的李先生在與親友聚會時一時興起,喝了不少酒,隨后出現嘔吐、意識不清等情況,被診斷為急性酒精中毒。

◎ 飲酒過度會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對神經系統和肝臟傷害最嚴重。/ 圖:123rf

北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羅慶鋒表示,一次過量飲酒就相當于一次急性肝炎造成的肝損害,如果導致出現明顯的酒精性肝炎或者肝病復發,即使救治后很快恢復,但造成的肝損害是無法逆轉的,甚至埋下了以后肝硬化、肝癌的禍根。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江朋介紹,雖說喝酒助興,但飲酒過量也會導致多種疾病。比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橫紋肌溶解、窒息等,而且因為酒精刺激大腦,會造成 " 斷片兒 ",出現記憶力下降,思維能力遲緩、肢體震顫等人體神經功能障礙表現。

除了大量飲酒需搶救的病患,急診室里還有一類患者——使用藥物后再喝酒,引起中毒的人

◎ 服用藥物后不能喝酒。/ 圖:全景視覺

媒體報道,浙江余杭的唐大伯,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住院。出院當天和家人吃飯時,唐大伯高興地端起了酒杯,一杯酒下肚后,馬上面色潮紅,感到胸悶明顯、乏力,隨后昏了過去。

原來,唐大伯住院期間用過拉氧頭孢這種抗生素,這次剛出院就喝酒,才導致身體出現了" 雙硫侖樣反應 ",昏迷住院。

杭州市西溪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王美華介紹,雙硫侖樣反應就是頭孢類藥物和酒精在體內共同作用,中斷了人體酒精代謝過程,從而導致體內 " 乙醛蓄積 ",出現中毒反應

◎ 圖:全景視覺

" 頭孢配酒,說走就走 "不是開玩笑的。雙硫侖樣反應癥狀一般在 5-30 分鐘內出現,嚴重可導致呼吸困難、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除了頭孢類藥物,使用以下藥物后,也不能飲酒:

青霉素類(阿莫西林、美洛西林等)、氟喹諾酮類(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硝基呋喃類、甲硝唑、抗病毒藥物、降壓藥、降糖藥、安眠藥、抗過敏藥、抗心絞痛藥、抗癲癇藥、腸胃炎藥等。

醫生建議,一般服用頭孢、甲硝唑等藥物后,起碼一周內不能喝酒。另外,飲酒后假如需要用頭孢、甲硝唑之類的藥物,須等到體內酒精清除后才行。

02

適量飲酒對健康有益?NO!

中國人一直有 " 小酌怡情,大酌傷身 " 的說法,不少朋友認為:我不多喝,我偶爾小酌,這樣對健康無害吧?

不存在的!

2023 年 11 月,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提出:根本不存在適度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

◎ 圖:123rf

這項研究收集了 2004-2008 年期間,我國十個不同城鄉地區的約 51 萬人的數據,并進行了隨訪。

研究證實:酒精攝入量與死亡以及死于酒精相關癌癥、肝病、心血管病風險呈一致的正相關關系。酒精攝入量越高,死于酒精相關癌癥、心血管病及死亡風險越高。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死亡以及死于心血管病、癌癥、肝病的風險。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組曾在《柳葉刀》上發表研究,指出:在全球每年因各種原因死去的 3200 多萬人中,喝酒直接導致了 280 萬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殘因素。

2024 年 2 月 1 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 WHO IARC ) 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癥負擔數據的報告,報告預計到 2050 年,全球癌癥新發將超過 3500 萬例,與 2022 年相比猛增 77%,吸煙、喝酒、肥胖是癌癥發病率上升的關鍵因素

◎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飲酒是導致癌癥的因素之一。/ 圖源:WHO

酒精對人體的危害,首先體現在肝。因為酒精大部分是在肝內進行代謝的,酒會一步一步損壞肝," 酒精性脂肪肝 " → " 酒精性肝炎 " → " 酒精性肝硬化 " → " 肝癌 ",其實只需要四步。可以說,每多喝一杯酒,就等于向肝癌靠近一步

此外,長期飲酒還會對身體的多個器官造成傷害,比如——

長期飲酒,會傷及腦組織,導致腦萎縮、腦出血;

長期飲酒會導致心肌受損,心臟增大,導致心衰,甚至猝死;

酒精對腸胃粘膜的損害很大,飲酒嚴重可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

酒精會使骨骼中鈣、鎂等礦物質流失,使骨骼變脆。飲酒越多,骨骼的危險就越大;......

◎ 每次喝酒,你的肝都承受了太多。/ 圖:圖蟲創意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疼痛科主任阮祥才表示,科學證據已明確酒精與多種癌癥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尤其是口腔、喉嚨、食道、肝臟、乳腺等多處癌癥的發病率與飲酒量正相關,說明喝酒會增加患癌風險

有一些說法認為" 喝酒可以治愈感冒 ",阮祥才認為是錯誤的,首先,感冒可能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酒精沒有抗病毒功效;其次,酒精可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使身體更易感染其他病毒或細菌;再次,我們在感冒時,需要攝入足夠的水分,但是酒精卻使得我們脫水,會加重感冒癥狀。

飲酒沒有安全線,多個權威醫學研究已證實,酒最好一滴也別喝

03

應酬飲酒,怎么喝更不傷身?

飯局應酬,如果實在沒辦法要喝酒,切忌過量,更不應逞強。

通常情況下,以酒精量計算,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最大飲酒的酒精量,建議不超過 15g

換算起來,即酒最多能喝 450 毫升、葡萄酒 150 毫升、白酒 50 毫升、高度白酒 30 毫升。

◎ 數據來源:四川疾控。/ 制表:39 深呼吸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明松介紹,有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有胃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易激綜合征等人群,喝酒會誘發和加重病情。

李明松建議,可以從以下三點做好防護:

/ 不要空腹喝酒 /

喝酒前吃點東西,或者吃保護胃粘膜的藥物,能對胃形成保護作用,減少酒精對食管、胃的直接刺激與損傷。食物和酒精中和,也能令酒精的濃度會有所稀釋。

/ 喝酒時喝點牛奶、糖水 /

喝酒時多喝點湯湯水水,有稀釋酒精、促進排泄的作用。糖類可以促進肝臟的代謝,此外有些人喝酒后會出現低血糖,喝點糖水也有好處。

/ 喝酒時吃點肥肉 /

喝酒過程中可以多吃點肥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肥肉主要成分是是脂肪,脂肪可以吸收酒精,從而降低酒精進入血液的濃度。

酒桌上經常聽到一句話 " 臉紅就是能喝的,越喝越白再來一杯 ",李明松教授解釋," 喝酒上不上臉 " 和 " 能不能喝 " 是兩回事,喝酒臉紅是因為酒精刺激了皮膚血管擴張;而越喝越白潛藏的危險更多,這意味著酒精可能引起了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收縮,臉才越來越白,如果繼續飲酒,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還會影響呼吸和心跳。

◎ 喝酒別貪杯。/ 圖:123rf

每到節日,酒后駕駛的情況會增多。近日《關于辦理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意見》發布,明確醉駕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定罪免刑,有人卻認為酒駕醉駕管松了

阮祥才提醒大眾,節日喝酒不開車,酒駕醉駕的治安處罰標準沒有任何放寬,醉駕應負法律責任,絲毫沒有改變。喝了酒還開車,后果必然巨大,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家庭。

39 深呼吸呼吁,健康飲酒,能不喝不喝,不得已少喝,有病的絕對不能喝,就算能喝的也別喝高。畢竟,身體健康,才是我們應該給自己的最好新年禮物

作者|伍前

編輯|深深

封面|全景視覺

首圖|123rf

往期回顧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