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吳謝宇高智商犯罪」是扯淡!笨蛋悍匪才是現實

在重慶的酒吧裡做瞭一年多的陪酒男模之後,吳謝宇三年的逃亡生活結束瞭。這起發生在 2015 年的北大學生弒母案,因其落網再次引發熱議。

除瞭對作案細節的討論,由於吳謝宇至今沒有交代作案動機,一些號稱「獨傢爆料」的各種胡編亂造越發離譜。

吳謝宇案並非孤例。回憶之前的復旦上海醫學院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甚至更早的馬加爵案件,這類涉及大學生、高學歷嫌疑人的案件,往往會被打上「高智商犯罪」的標簽,引發公眾的關註和獵奇。

天才般的罪犯、完美的作案手法和耐人尋味的作案動機,一樁真實的案件如果囊括瞭這些元素,那的確很是引人註目。但是,「高智商犯罪」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特色的「高智商犯罪」

就在不久前,美國伊利諾伊州中部地區聯邦法院陪審團於 6 月 24 日裁定,佈倫特 · 克裡斯滕森 2017 年綁架和謀殺章瑩穎的罪名成立。

現年 28 歲的克裡斯滕森從 2013 年開始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讀物理博士(2016 年退出瞭博士項目),該校的物理系在全美屬於頂尖水平。

一位頂尖院系的物理系博士綁架殺人,要是發生在國內,恐怕又是一起引人關註的高智商犯罪案件。但是搜索英文中最熱門的相關報道,沒有一篇涉及「High IQ Crime」。

事實上,這種下意識地將高學歷罪犯和高智商犯罪聯系起來的現象,本身就是中國獨有的,而這一概念的起源,與中國社會早些年的學歷崇拜和相關媒體報道頗有聯系。

1977 剛剛恢復高考時,錄取率隻有 4.8%,此後十餘年間,平均每年僅錄取約 40 萬。考慮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大學生「天之驕子」的光環亮度多年不減。

· 1981 年起錄取率的大幅提升,除瞭教育資源更豐富之外,也有 1980 年實施高考預選制,隻有約 40% 的學生能有資格參加高考的原因

現在測量智商的離差測試法,原理是通過與同齡群體的平均值比較得出個體的 IQ 分數。就此基本原理而言,認為那些能夠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的大學生是高智商人群,倒也不算大錯。

1999 年高校擴招以後,大學生光環的亮度漸漸下降,但光暈猶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保持瞭大眾認知中的慣性。因此在數十年間,大學生作案每每被稱之為「高智商犯罪」,引發社會討論。

值得註意的是,早先對這一話題的輿論重心並不在於他們犯罪有多高明,而是有大好前途的「天之驕子」為何會走上犯罪之路,八卦之餘不乏對大學生罪犯的惋惜。

· 當年典型的犯罪題材報告文學風格。來源:阿麗,佈敏:《危險關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

然而,此類討論的一個意外結果,是模糊瞭「高智商的罪犯」與「高智商地作案」間的區別,為其日後的漂變和濫用埋下伏筆。

隨著擴招一代逐漸走上社會,大學生的含金量愈發貶值,大眾的關註熱點也逐漸從讀者知音體的「天之驕子為何會走上犯罪之路」,轉向對「高智商地作案」的八卦獵奇。這時,輿論中的「高智商罪犯」,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瞭概念的漂變。

· 近年來有關「高智商犯罪」的出版物,顯然偏向的是後一種涵義

今天的人們,大概不會再僅因為大學生身份,將錘殺同學的馬加爵和駕車撞人後將傷者刺死的藥傢鑫視為高智商犯罪。雖然在新聞爆發時他們都曾被貼上「高智商犯罪」的標簽,但無論作案動機到作案手段,都實在算不上什麼「高智商」。

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為寒假打工沒有回傢,在宿舍打牌時與同學產生口角,便在幾天後,用鐵錘殺害瞭 4 名同學。事後接受采訪時,他如此解釋當時的行為:「當時想得很少,就是充滿瞭恨 …… 至於後果是什麼,沒去想。」

馬加爵的殘殺完全受制於強烈的仇恨情緒,在作案對象的選擇上也隻為泄憤,並且他被抓捕的原因之一,是他的電腦上還有他為瞭逃跑而查閱交通資料的瀏覽記錄。

對於馬加爵的「高智商犯罪」形象,當時的媒體報道助力甚偉。有傳播學論著如此總結當時媒體的報道經驗:

「再狡猾的狐貍也逃不過獵人的眼睛」…… 這種警匪片式的敘事模式是媒體常用來神話正面人物的智慧的報道模式。在對馬加爵案件的報道中 ……媒體通過渲染犯罪分子的狡猾和案件偵破的困難,以及警方辦案人員破案和抓捕犯罪分子如何準確、快速,來突出公安機關、公安人員的智慧。

王勇,《大眾傳媒與社會越軌行為社會控制視閾下的越軌新聞信息傳播研究》,p.127

2013 年發生的復旦投毒案,可能是更符合今天大眾認知的「高智商犯罪」,但其「高智商」含量依然很可疑。

林森浩作為復旦上海醫學院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在飲水機裡投入致死劑量 30 倍的 N- 二甲基亞硝胺原液,導致受害人黃洋中毒身亡。老實說,這一作案手段與馬加爵比還是有智力痕跡的。

但林森浩的作案動機幾乎和馬加爵一樣:僅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想整他一下」。這種非理性的行為,即使一般智商水平的人在正常的推理和決策後也不會發生。

可能還有人記得更早的 94 年北大朱令鉈中毒案,雖然兇手至今逍遙法外、但案發地點也是宿舍;最近的吳謝宇案,受害人是吳的母親。

以上這四個案件的共同點是什麼呢?

無論是朝夕相處的同寢舍友還是至親傢人,這些案件的受害人生前都與罪犯有高頻率的日常接觸。從馬加爵到吳謝宇,導致這些「高學歷」罪犯的作出駭人行徑的,是長時間負面情緒累積導致的非理性的爆發。

而管控個人情緒的能力,並不在智商測試題目的考察范圍,與智商高低無關。

就作案方式而言,這些案件中也沒有體現出多高的智商——即便是兇手至今未能歸案的朱令案,人們最喜歡傳播和討論的也是案犯的「關系」,而非智力。

當然,媒體報道中還有另一種難以引起社會討論的「高智商犯罪」,即那些利用瞭一些電腦技術手段或專業知識的財務犯罪。但這種所謂的高智商,無非是指存在普通人不懂的專業門檻,讓辦案人員感到頭疼,也與犯罪手法的智力水平無關。

· 也有媒體對一起銀行職員利用高凈值客戶名單行騙的「高智商犯罪」發出質疑

真實的智商與犯罪間的關系,並不能通過此類高學歷罪犯的案件來分析。那麼,兩者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呢?

智商與犯罪

新犯人入獄,先被牢頭獄霸用肢體語言「教育」一番。這種常見的影視劇橋段中,往往是新犯人倔強的脾氣、不服管的性格導致瞭監獄中的沖突。

但 2012 年一項的研究表明,導致監獄中暴力行為的重要因素是智商。

犯罪學博士 Dr.Robert Morris 以 2500 名男性罪犯為樣本,分析瞭在他們入獄後三年中的暴力行為。研究結果表明,智商高於平均水平的罪犯,參與暴力事件的幾率更低。

這項研究再次證明瞭長期以來被多項研究所證實的結論:智商與犯罪存在負相關。

· 常在港片中由成奎安扮演的笨蛋悍匪,或許更接近現實

從宏觀上各國的全民平均智商與犯罪率,到美國各州以下的行政區(大多數稱為 county,即縣)間的相關數據,最後細化到智商測試中幾個細分指標與犯罪率的關系,相關研究無一例外都支持這一結論。

學者 Lynn 和 Vanhanen 總結瞭有關國傢智商和國傢犯罪水平的數據。相關研究結論都證明國民智商和犯罪之間存在負相關性。如下表所示,不同類型的犯罪與國民智商的相關性強弱不同,但同為負相關。

· Richard Lynn a, ⁎ , Tatu Vanhanen,National IQs: A review of their educational, cognitive, economic, political, demographic, sociological, epidemiological,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correlates

再細分到美國各州以下的行政區,Beaver 和 Wright 等學者研究瞭美國 243 個州以下行政區的犯罪率和居民平均智商之間的相關性,無論是財產類犯罪還是暴力型犯罪,都與智商成負相關。

· Kevin M. Beaver,John Paul Wright,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unty-level IQ and county-level crime rates

最後來看智商測試中幾個細分指標與犯罪率的關系,學者 Schwartz 研究瞭 60,069 名 1987 年的出生的男性的犯罪行為數據和智商數據,結果顯示:無論是用衡量智商水平的子量表(語言、數學和空間推理能力)還是整體的智力,智商和各種犯罪測量之間都存在線性負相關。

· 平均犯罪數量和所有犯罪行為與智商各類分數之間的關系。來源:Joseph A.Schwartz,Itelligence and criminal behavior in a total birth cohort: An examination of functional form, dimensions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nature of offending, 2015

整體而言,累慣犯(也就是長期多次犯罪分子)智商整體低於同齡人群平均水平(90-109),Lee Ellisa 等學者的研究顯示,成年累慣犯的平均智商約 85,青少年累慣犯的平均智商約 92,均相對低於常人。

開膛手傑克們的真實智商

· 1888 年倫敦白教堂一帶,連環殺手以殘忍手法連續殺害五名妓女。兇手多次寄信到相關單位挑釁,署名「開膛手傑克」

要論真實的高智商作案,讓警察束手無策、佈下天羅地網仍能屢屢得手的連環殺手理應是其中智商最高的。從開膛手傑克到黃道十二宮,這些案件激發出無數作傢的創作熱情,由此而來的偵探小說和影視又一再強化瞭人們的認知。

可是,真實的連環殺手智商,到底是什麼水平呢?

2005 年 FBI 邀請瞭 135 位司法工作者、學者和心理醫師針開瞭一次「連環謀殺案」專題研討會。研討會發佈的報告反駁瞭當前流行的一系列對連環殺手的誤解。

其中一個常見的誤解,就是以為連環殺手都是罕見高智商——其實,天才般的連環殺手的形象基本上都是好萊塢的創作。

真實的連環殺手在智力上並非高人一等。大多數接受過智商測試的連環殺手智商分數介於「中等智商」和「高於中等智商」之間。這與普通人群的不同智商人數的分佈是一致的。

· 標準化 IQ 分佈,平均為值 100,標準差 15

與好萊塢炮制的天才殺手故事相反,他們之所以能在較長的時間內屢次作案並不是因為智商高人一等,而是因為冷血的反社會人格障礙等導致的近乎病態的沉迷行兇,以及提前制定瞭周密的作案計劃、警察偵辦不利等因素。

也許有人會反駁,被抓住那還是不行,抓不住的那才是天才啊!

這個假設犯罪學研究者當然考慮過,1988 年 Moffitt 等學者研究瞭 654 位青少年的智商和犯罪率間的關系,並將其犯罪行為劃分為兩類:被執法者抓到的,和未被抓到但是自己承認有犯罪行為的。

他們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否被抓住,少年犯的智商均低於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智商水平並不影響罪犯能否被抓住。這一研究結論反駁瞭罪犯是因為蠢才被抓住的假設。

· 被執法者抓到(第一列)和未被抓到(第二列)的各項智商水平數據對比。來源:Moffitt,T. E., & Silva, P. A. ( 1988 ) . IQ and delinquency: A direct test of thedifferential detection hypothesi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7 ( 3 ) ,330-333.

中國的案例也能印證這一結論。

中國當代最兇惡的連環殺手,莫過於在 2000 到 2003 年殘酷殺害 67 人的楊新海。但楊隻是一個高中輟學的農民工,手法無非最簡單粗暴的暴力搶劫、強奸、殺人,工具隻是錘子或隨手撿起的農具,完全不懂得隱藏指紋、DNA 證據。之所以能長期大量作案,隻是因為他在農村流竄作案,警力薄弱,加之偵查和辦案手段落後。

· 楊新海

更為人知的甘肅白銀案也是如此。在 1988 年到 2002 年,白銀案的罪犯殘酷殺害多人並長年不能歸案,甚至一度在輿論、專傢中傳為神話。待 2016 年利用先進 DNA 比對檢測技術破案後,發現罪犯高承勇不過是一個智力普通的農民。

· 高承勇歸案後,被問及為何殺這麼多人,回答「我跟她們沒仇沒恨,殺她們一是因為窮,二是因為她們反抗。

獵奇背後

連環謀殺案其實很少見,FBI 的報告中指出其在所有謀殺案中的比例每年都不超過 1% 。然而,關於天才連環殺手的影視作品和小說、漫畫等等層出不窮。

今天的普通人越來越多的通過這些虛構媒介認識這一形象,但這些作品的創作目的並非真實的還原連環殺手,案情越離奇、兇手越變態,尤其是人格越有反差,越能吸引觀眾和讀者。

· 經典角色漢尼拔博士,除瞭吃人的駭人癖好外,風度翩翩,智商高,有學養,頗有人格魅力

在好萊塢大片橫掃全球的時代,這一認知路徑同樣適用於中國觀眾。但如前所述,中國媒體和輿論早早就發明瞭最初指向高學歷罪犯的「高智商犯罪」的概念,其涵義逐漸漂變,沿用至今。

今天,它變成瞭一個邊界模糊,內涵也模糊的「中國特色」熱詞,既部分包括原本的高學歷者犯罪的意涵,也可以與好萊塢的「漢尼拔博士」和日本小說的「不可能犯罪」無縫銜接,而輿論和公眾在談論它時,多半不會意識到兩者間的遙遠距離。

· 中國影視中「高智商犯罪」的先驅,《黑冰》中的郭小鵬,即兼具兩種身份

從馬加爵、林森浩到吳謝宇,大學生犯罪無論從作案動機到手法多麼愚拙,均被冠以「高智商犯罪」成為熱點,凸顯出一樁命案中嫌疑犯的高學歷僅與 IQ 關聯的扁平單薄。

尤其吳謝宇案中,輿論津津樂道於對其高智商形象和手法的描述,以及大量毫無出處的故事情節,在民間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對健全人格至關重要的社會歷練、情緒管理、與自己和他人相處的能力的培養,多讓位給瞭習題和橫亙命運的分數線。但最終,社會對他們罪行的認知和標簽,也隻剩下一條分數線。

不能不說,這實在是一種諷刺和悲哀。

參考文獻:

1.LeeEllisa, Anthony Walshb,The Scientific Study of General Intelligence,2003

2.JosephA.Schwartz,Itelligence and criminal behavior in a total birth cohort: Anexamination of functional form, dimensions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nature ofoffending

3.RichardLynn a, ⁎ , Tatu Vanhanen,National IQs: A review of their educational,cognitive, economic, political, demographic, sociological, epidemiological,geographic and climatic correlates

4.KevinM. Beaver,John Paul Wright,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unty-level IQ andcounty-level crime rates

5.Moffitt,T. E., & Silva, P. A. ( 1988 ) . IQ and delinquency: A direct test of thedifferential detection hypothesi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7 ( 3 ) ,330-333.

6. 李玫瑾,高智商者犯罪心理探析,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5 年第 4 期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