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十幾年來,年年都捐款!南寧 7 旬老人愛心捐款成“癮”

南寧晚報 /ZAKER 南寧記者 凌劍伊 / 文 宋延康 / 圖 & 視頻

今年 74 歲的馮啟才,是南寧市新興村的一位普通居民,他被稱為 " 捐款大叔 "。十幾年來,馮啟才幾乎每年都會捐出一筆錢,數額在 50 元至 200 元不等。對他來說,捐款就像吃飯喝水,不捐款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捐款成 " 名 " 每年都堅持捐款

進入人生的第 74 個年頭,馮啟才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除瞭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最近還患上瞭膽囊結石。前幾天,馮啟才的腿腳又突然疼起來,他走路也不再像以前那般飛快瞭。每天待老伴出門賣菜後,他一大半時間都蜷在 20 來平米的屋子裡,有時躺著休息,有時看看電視,更多的時候,他會拿起每天的《南寧晚報》一遍又一遍地翻閱。

3 月 24 日,記者來到他傢裡,老人怕記者找不到路,特意拖著病腿到路口接," 我手裡拿著今天的《南寧晚報》,這樣你們就很容易認出我來瞭。" 看見記者來訪,老人一下精神起來,滿面笑容:" 你們來瞭,屋裡有點小,對不起瞭。" 老人扶著病腿,拉張凳子給記者。

待記者坐定,他從屋角落拿出兩個塑料袋,小心打開,盒子裡還有幾瓶藥,還有一大疊單據,更多是捐款的榮譽證書。

馮啟才翻開一張卷瞭毛邊的紙,小心翼翼鋪開,從中抽出兩疊巴掌大小的泛黃的紙。馮啟才笨拙地翻開一張快要揉碎的報紙,上面寫著:" 我區遭受嚴重冰凍災害,南寧市慈善總會向社會發出瞭倡議書 ",時間落款是 "2008 年 3 月 27 日 ",那天老人掏出僅有的錢捐瞭 50 元,當時他的養老金每月不到 500 元;2008 年 5 月 21 日,汶川地震牽動著全國人們的心,老人第二天又趕到瞭南寧市慈善總會,再次捐出 80 元,在南寧市紅十字會的捐款倡議活動上,他又捐瞭 100 元。

十幾年來,幾乎每年,馮啟才都會捐一筆錢,數額在 50 元至 200 元不等。記者留意到,南寧市慈善總會從 2008 年起,每年都會給老人發一本捐贈榮譽證書,此外,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廣西見義勇為基金會、南寧晚報暖冬行動、美麗南寧 · 清潔鄉村、海地地震、昭通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慈善一日捐等都能見到老人捐款的身影。

■捐款成 " 癮 " 主動尋找捐助信息

馮啟才捐款獻愛心的事跡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0 年。那年 1 月,崇左寧明縣啟動 322 國道寧明縣段卡防橋工程建設," 我也想做志願者。" 他向負責工程建設的主建單位自動請纓,積極參與宣傳工作,還跟隨師傅們晚上上山扛拉方石,參與勞動幾個月,沒要一分錢,單位贈送他一件圓領白汗衫,老人還記得汗衫上面印著 " 卡防工程獎、寧明縣公路工區、1960" 等字樣。

此後,馮啟才經常參與社會上各種公益活動,有時候從微薄的工錢裡摸點錢出來,投進捐款箱。更多是自己跑到郵局或者南寧市慈善總會、南寧市紅十字會、廣西紅十字會等公益機構捐款。

多年來,因為捐款,馮啟才也積累瞭豐富的捐款經驗。他看電視,總盯著滾動播出求助信息," 有的時候還沒記完,它就過瞭。" 為瞭不上當受騙,他專門買瞭報紙,查找上面的求助信息,為瞭更好的查閱新聞,他從 2004 年起就開始訂閱《南寧晚報》,一旦報紙上一些公益機構發出倡議,他便第一個響應。

由於馮啟才每年去南寧市慈善總會捐款都會固定在 12 月 12 日,南寧市慈善總會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都對他印象深刻。南寧市慈善總會的負責人對老人的善舉豎起瞭大拇指,稱贊他 " 老馮,每次捐款你都第一時間趕來!你這一輩子都在做好事,非常難得!"

■省吃儉用,每日南瓜蘿卜下稀飯

馮啟才和老伴梁碧娟以及女兒,都在南寧幹著普通的活兒。生活平順,女兒時不時來看他。

馮啟才女兒在一次在電視看到記者采訪,才知道父親 " 一直在做慈善 ",並且從未間斷。馮啟才不太明白 " 慈善 " 二字,在他的字典裡,隻有 " 幫忙 "," 南寧人常說‘能幫就幫’,小時候我們傢裡兄弟姐妹多,都是靠著街坊鄰居幫忙才度過難關。現在我能夠在有生之年,多幫一下其他的困難戶,也是一件行善積德,回饋社會。"

一輩子捐瞭多少錢,馮啟才沒有統計過。馮啟才收入不高,每月養老金 1400 多元。因為捐錢,自己過得很拮據,一日三餐,隻能吃稀飯,配菜是南瓜或者蘿卜。

馮啟才認為,幫助別人,讓別人心裡有個念想。有時在去的路上就迷失瞭方向,找不到要去的機構和單位。馮啟才說:" 隻要有心,肯定能問得到。"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