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花總拒絕隱私鬥士獎:我有什麼好鬥的?我真的慫瞭

花總

2018 年 11 月,微博網友 " 花總丟瞭金箍棒 "(以下簡稱 " 花總 ")曝光酒店衛生亂象,引爆輿論。

僅僅幾個小時之後,花總的個人信息被一傢酒店的員工曝光在網上。從此,花總走上艱難的維權之路。

近日,在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 "2018 個人信息安全大會暨首屆南都‘啄木鳥安全獎’頒獎典禮 " 上,花總透露瞭維權進展。

" 現在我可能是五星級酒店裡識別度最高的客人瞭 "。花總表示,截至目前,約有 270 多個與酒店行業相關的微信群中出現過他的個人信息,上萬名酒店行業從業者看過。

他發現,自己就算戴著口罩也無法 " 正常 " 入住酒店," 所有人都會註意你,在一邊竊竊私語,這讓我如坐針氈 "。

花總說,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被公佈的個人信息讓他成為瞭 " 網絡上的透明人 "," 很容易被人查個底朝天 "。

這讓他無法安心,決定踏上維護個人權益的道路。" 杯子的秘密 " 視頻發佈一個月後,花總在微博發佈 " 懸賞通告 ",稱 " 懸賞人民幣十萬元,征集有效線索與證據,尋找泄露本人身份信息的源頭,對提供線索者身份保密 "。

同時,他承諾 " 曾經參與傳播身份信息的,隻要主動聯系律師,配合指認工作,本人不做追究並保密。"

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我不為經濟索賠 ",花總表示," 也不想告每一個侵犯過我隱私的人,這意味著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對我來說有些困難 "。

" 我隻是想找出信息泄漏的源頭,也不一定真的要把他送進監獄,但我想當面告訴他,你做瞭一件有悖於職業道德的事情,住客的個人信息是不可以隨便傳播的。" 花總說。

但在維護個人權益的路上,花總走得很不容易。有人在微博私信他,要 " 殺瞭他 ",也有人看瞭懸賞通告提供虛假爆料。

花總決定從視頻中曝光的 14 傢酒店開始,挨傢上門核查自己的入住信息。此後,他又通過打電話以及面對面的方式詢問瞭 17 個轉發過其個人信息的傳播者,試圖找到信息泄露的始作俑者。

最後,深圳的一位彭姓酒店經理進入瞭花總的視野,但信息泄露源頭的追溯到此卻陷入瞭僵局,1 月 6 日,花總在微博稱 " 彭先生對其轉發我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表達瞭歉意,但仍不肯說明相關信息來源。"

最新進展是,1 月 9 日,深圳龍華公安發佈情況通報,對發佈涉及花總個人信息的酒店經理彭某處以行政拘留七日、罰款 500 元的處罰。

花總轉發瞭這則情況通報,有人在評論裡問他," 信息來源還接著查嗎?還是到此為止瞭?"

" 很難,但不會放棄。" 花總回復道。他認為," 隻要短期內不會再有人隨便發佈別人的身份信息,這就是我付出這些代價的價值 "。

在 "2018 個人信息安全大會暨首屆南都‘啄木鳥安全獎’頒獎典禮 " 上,花總拒絕瞭南都打算頒給他的 " 隱私鬥士獎 "。" 我有什麼好鬥的呢?我真的慫瞭 "。

奔波瞭近兩個月,花費十多萬元,到現在,信息泄露源頭在哪,花總仍不得知," 非常難受,但隻能死磕。"

實際上,在個人信息保護維權路上奔走的花總並非孤例。據香港特區個人資料隱私專委黃繼兒統計,2018 年全球有超過 14 億人的數據遭遇外泄。

隱私泄露幾乎成瞭懸在每個人頭上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個人信息安全成為重要的社會議題,始終牽動著公眾神經。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護早已不再是 " 個人 " 的事。

而僅依靠個人對信息泄露維權追責,力量顯然十分微弱。" 隱私保護和數據治理是普遍的社會性問題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李林日前表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廣大網民都應該積極發揮作用,共同參與,切實推進他治、自治和共治結合的協同治理。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近 40 部法律、30 餘部行政法規和 200 多部規章涉及到個人信息保護問題。

李林表示,為瞭進一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治理,目前中國立法機關已經把 " 個人信息保護法 " 和 " 數據安全法 " 列入國傢五年立法規劃的第一序列。這意味著,個人信息保護專門立法即將到來。

此外,北京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常務副院長張平建議,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在法律法規之外,還應建立集體訴訟的制度以及對隱私與數據應用的社會監督機制,推動企業更加合規地完善信息保護。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