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何炅,你幹嘛這麼犀利?

職場上的交往溝通,就像在暗礁密佈的海面航行。

表面平靜,一個不小心,就觸礁沉船。

小小的細節,可能讓你脫穎而出,也有可能讓你滿盤皆輸:

" 為什麼我能力不差,加薪升職的反倒是別人?"

在最近的綜藝《令人心動的 offer》裡,一個優秀的實習生,就遭遇瞭這樣的狀況。

場外觀 " 戰 " 的何炅一句話道破瞭本質:

有時候你不必急於表現自己的機靈和聰明。

對方還沒說完,你怎麼就懂瞭?

在節目裡,何運晨是個實打實的 " 學霸 "。

思維縝密,專業能力也可圈可點。

在隊友出錯時及時補救,幫助大傢理清瞭思路。

結果出爐,排在第一的,並不是他。

為什麼?

一個小小的細節,讓原本占上風的他,最終落敗。

和客戶交流的過程中,運晨看起來很投入工作,不斷回應對方。

整個流程裡,他習慣主導對話。

對方還說完,就被回應給打斷。

看起來,他是要表現自己 " 非常懂委托人的意圖 "。

但頻頻被打斷的委托人,一直在斷斷續續,被動描述情況。

旁邊的領導把一切看在眼裡:" 你給我的感覺,是聽都沒聽,就做出瞭反應。"

在職場上,相比不斷接話的 " 捧場王 ",更需要的是傾聽者。

努力想表現出自己在聽。

打斷、反問,留給對方的印象變成瞭強勢和不懂裝懂。

你聽都沒聽完,怎麼就懂瞭呢?

假裝聽得懂、假裝很明白,這是一件很失禮的事。

不僅讓對方覺得不適,也給工作埋坑。

何炅一針見血地點出瞭運晨的問題:

為瞭直達目的,而忽略瞭對方的表達。

反觀拿到第一名的實習生,看似專業度不及運晨。

可恰恰是他認真傾聽,明白客戶的需求,也因此能夠更好完成工作。

假裝聽懂看似事小,卻悄悄影響著年輕人們在職場的發展軌跡。

總自以為聰明,但在老板眼裡,你可能是最令人頭大的那一個。

比起不懂,裝懂才是真正的麻煩

從小到大,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上課時,盡管聽得雲裡霧裡,還是向老師肯定地點頭。

和朋友聊到陌生的話題,也要裝作瞭解地發表兩句見解。

在職場上,急切地回應對方," 我明白。"

承認聽不懂,似乎就承認瞭能力不足,會給老板留下負面印象。

但老板心裡,真的這麼認為嗎?

一個德國大學建築研究生曾講述瞭他在國外公司實習的事。

由於有輕微聽力障礙,他經常很費勁才能聽清別人講話。

沒聽清同學說什麼,他總是點頭微笑應付過去。

他特別害怕反復詢問時,別人會不耐煩地回答:" 這件事剛剛已經說過瞭,怎麼還問?"

每次都等到交談結束,再回到電腦前,把剛才能懂的隻言片語打出來,拼湊出可以理解的信息。

終於,他還是 " 露餡 " 瞭。

面對他的工作失誤,老板很失望:

" 我覺得我高估瞭你的水平。

有問題必須馬上問我,怎麼能夠假裝聽懂瞭?"

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計算機術語,叫:"Garbage In, Garbage Out。"

含義是說,當你輸入的是垃圾,那麼輸出的必然也是垃圾

沒有聽懂問題,給出的回答,也是含混不清的無效結果。

疑惑地發問,可能會在一時給人留下 " 笨拙 " 的印象。

但做好事情,給到足夠優秀的結果,是老板們更加在意的。

在《令人心動的 offer》裡,實習生們接到的第一個課題,就是為一起案件寫法律分析報告。

帶教律師隻簡單講解瞭案件內容,對報告撰寫的形式沒有任何指導。

帶著迷茫,有的實習生以自己的邏輯擬定框架,有的則參考網上其他報告的范例。

隻有一位實習生主動找到帶教律師,詢問能否給一份律所的模版。

看似 " 無知 " 的舉動,反而受到瞭贊賞。

在已有專業模板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她去 " 瞎摸索 "。

對這樣的求助,領導其實並不抵觸。

因為他們也需要保證員工真正理解任務要做什麼,不希望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

接下任務之後,隻顧 " 嗯、好 ",用看似專業的外表偽裝,不見得是好事。

美國心理學傢 Marshall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出瞭一個更為良性的合作與溝通的模型: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這樣的模型在職場上同樣適用:

接受信息、梳理需求、提出請求,三者缺一不可。

職場上正確溝通,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恰當的時機,做出反應。

一項心理研究發現,當你打斷別人時,傳遞給說話人的信息是:我想說的比你要說的更重要。

急切地表達聽懂瞭,很容易給人帶來不適感。

對方會覺得:

" 他是不是不認可我說的話?"

" 我還沒有說完,他就在回復瞭,是真心認同的嗎?"

在別人講話時,微笑點頭,眼神示意。

確認 TA 已經完整表達完觀點之後,再做出回復。

在成為高級的 " 表達者 " 和 " 執行者 " 之前,先成為一個高級的 " 聽話者 "。

在溝通和反饋時," 慢性子 " 比 " 捧場王 " 更討人喜歡。

承認 " 我不懂 ",反而能收獲進步

說出 " 我不懂 "、" 我不知道 " 很難,因為這些話會讓我們懷疑自己:" 在對方眼中,我看起來是不是不夠聰明。"

在線教育項目 Firehose 的創始人 Ken 分享過一段經歷:

在一次活動中,他被人問到:" 你用過 Elm(一種編程語言)呢?"

很不巧,Ken 完全不懂 Elm,但礙於面子,不想承認:" 從我以往的經驗來看,它還挺有趣的。"

對方開始深入討論這個他完全不懂的東西。

Ken 隻能勉強附和、草草結束,失去瞭深入合作的機會。

這次對話後,Ken 非常後悔:" 我誇大瞭自己的能力,對不懂的東西裝懂,失去瞭這次機會。"

幾周後,他參加瞭另一個編程活動,別人問瞭他類似的問題。

這一次,吸取教訓的他回復:" 我以前研究過,但完全不懂。"

在接下來的對話裡,對方把他當成一個入門者,詳細清楚瞭這種語言的定義、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說 " 我不懂 " 會讓別人覺得你笨嗎?

或許會。

但是正如 Ken 說的," 如果我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我永遠不會學到這些知識,獲得這種理解。"

擺出 " 真誠 " 的態度,沒人會嘲笑

認真傾聽、不懂就認,這背後隱藏的,是一種真誠的態度。

真心為他人考慮、誠實面對不足。

" 談話,應該是負責任的行為。"

這種真誠的態度,往往會得到認可,而不是你所以為的嘲笑。

嘉賓郭京飛在談及 " 最受用的職場建議 " 時 ,引用瞭自己在《龍門鏢局》中的臺詞:

" 人在職場,能力隻是一方面,態度才是關鍵。

能力不夠,咱可以慢慢培養,如果態度有瞭問題,就很難發揮主觀能動性。"

《企業傢》雜志的文章裡提到:

" 理想情況下,我們當然希望雇傭的人兼有態度和能力。

然而如果隻能從中選擇一個,我會選擇態度更好的那個。"

真誠的態度能幫助員工克服困難、戰勝挑戰,而一個弄虛作假、敬業度低的員工,不僅工作表現差,也會帶壞整個團隊。"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