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2019 年底再回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生瞭哪些變化?

2019 年底是個敏感節點,因為再過一個月,新能源積分就要正式實施,因為要來真格的,各個傳統汽車企業在下半年加緊瞭純 EV 車型的投放上市,但遠沒有達到想象中的密度。不止一個行業高層說,目前新能源積分供應遠大於市場需求,意思是通過購買積分的辦法,依然可以瀟灑地賣汽油車,所以,用積分逼迫傳統車企投身新能源的做法,目前看也不靈,專傢們猜測,調整新能源積分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下一步。

2019 年車市遇寒,新能源銷量普遍不達標

2019 年汽車銷量整體下滑,預計比上年下滑 4.1% 或更大,不過新能源算是個硬需求,一來限牌城市可選擇性不大,二來網約車大多會考慮新能源汽車,盡管如此,2019 年新能源銷量並不達標。

各種正規非正規預測,2019 年新能源汽車,少則占總量 7%(175 萬輛),多則達到 300 萬輛,但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前 10 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 98.3 萬,占比 4.8%;而保監會交強險數據顯示,前 10 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上險 71.3 萬輛,占比 3.5%,應該說,這個數據更準確點,因為要上路必須買交強險,除非自賣自買,但隨著補貼越來越低,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瞭。

還有個數據比較有意思,保險會數據顯示,上險前十的城市,基本都是限牌城市,占總量的近 50%,除去其它非限牌城市網約車的數量,正像小鵬汽車何小鵬所說,個人主動消費新能源車的意願並不強,全年估計也就 20 萬輛規模,和美國相近,所以,年銷過百萬的電動車銷量,存在虛高現象。

2019 年新能源融資難,財務普遍不自由

有中國特斯拉之稱的蔚來汽車,2019 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除瞭車主超級 VIP 待遇(體驗店特權、換電服務、移動充電等)和電池自燃之外,就是坎坷融資之路瞭,先是北京亦莊後是浙江湖州,但情況都不明朗,在中國最被看好的新能源車企,也遇到瞭資金周轉和逐漸被資本不信任的問題。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融資難,財務不自由是普遍的現象,而造車又是個燒錢的項目,研發和生產動輒上百億投資,再要去各大城市 CBD 搞什麼形象店、貼心服務,顯然一兩輪投資都玩不轉,最重要賣電動車並不是想象中那麼賺錢,售價高如特斯拉、蔚來等,即使加上補貼也在虧錢,盈虧平衡點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7 月份的補貼新政,對本就沒什麼錢的造車新勢力算是極大打擊,沒瞭好幾萬的補貼,賣一臺電動車虧一臺,不賣更虧,到底該怎麼辦?廣州車展少瞭很多新勢力來參展,為生計發愁是普遍現象,其實,不論小鵬、威馬、蔚來、拜騰、天際、理想等,都面臨怎麼在不賺錢的情況下把局面維持下去。這裡面,小鵬汽 車目前是資金最充裕的,因為剛剛融到一筆約 30 億的資金,但這種無源之水的財務自由也不夠踏實。

特斯拉國產化挺近,給新勢力造車最後的堅強

特斯拉國產瞭,這是 2019 年末新能源汽車的大事件。站在特斯拉的角度,無疑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不管中國市場的電動車虛高也好,有無補貼也罷,銷量預計不會差,跟美國市場一樣,總有一部分有錢人喜歡新奇的汽車,喜歡豪華電動車開創品牌的特斯拉,如果在中國能有十幾萬年銷量,規模效應就會呈現,誰再說造電動車不賺錢就會被打臉瞭。

傳統車企在 2019 年最後關頭,相繼推出新車,奔馳的 EQC、奧迪的 e-Tron、福特的領界 EV、本田的 VE-1、日產的軒逸 EV 等,開始在各個層級的電動車市場占坑,選擇一下子多瞭起來,很奇怪,這些車企依然主打操控和品質,對續航似乎不是太上心。

最後,我們發現,新勢力和自主品牌電動車最大的賣點,集中在續航、網聯配置、售價這幾個方面,跟傳統燃油車的定位和形象基本沒太大區別。造車新勢力們,今年還沒有混出名聲的,明年想博出彩的機會更小,也許,特斯拉未來可期的成功,會是頭部造車新勢力最後的堅強。

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網聯技術是大貢獻

5 年前數數造車新勢力,大大小小至少四十傢以上,現在有車可造的,恐怕兩隻手就能數過來,但不管是真泡沫還是假泡沫,回看這幾年,互聯網造車對整個汽車行業也有好處。首先是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目前十幾萬的車,都有瞭 L2 級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對於減輕駕駛負擔和增加行車安全性,都是大有好處。L3 級也在孵化中,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也會體驗到,這得感謝那些互聯網車企在這一領域自上而下的技術傾軋,逼迫傳統車企加快技術普及速度。

網聯技術也在 2019 年快速發展,把汽車連接到生活中,用手機控制汽車,用語音和汽車交流等,5 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技術,如今有些車已經可以初步實現,徹底把車變成瞭生活的一部分,也確實帶瞭很多用車便利。

而且,新能源汽車的一番積極推進,基本上讓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恐懼感淡化瞭,想想以前,大傢對混合動力汽車都難以接受,無疑,這是幫瞭混動的忙。電動車熱冷卻下來後,混動可能會是新的熱點,被重新撿起來。

總結

未來幾年,很可能是合並重組的陣痛期,傳統車企的產能過程,裁員撤廠此起彼伏,加上新能源車企的供大於求,能想象出明年可能迎來淘汰賽,看美國和歐洲市場,沒有哪個地區能有中國如此多汽車品牌,新能源熱已經趨於理性,資本也逐漸沒瞭熱情,共享單車現狀可能就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大多數都被吞並或者拋棄,笑到最後的可能還是傳統車企,以及不多的幾個頭部新勢力。

種種跡象表明,不少商用車企開始轉向氫燃料電動車,試圖從這個方向打開新世界大門,這也是大多數車企更看好的方向。新能源品牌格局將如何,傳統車企大肆湧入後,新勢力造車會不會一觸即潰?或是倔強地生長,我們還不得而知,也許明年就有答案。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