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獨傢專訪倪光南院士:昔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中國科技產業正在翻頁

在 " 中國制造 2025" 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今年,一個與之息息相關的核心部分,已經草蛇灰線般串起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脈絡,那就是國產自主可控替代

尤其是在信息產業上,過去兩年中興、華為的遭遇,已經全方位觸發瞭整個社會對於自研核心技術必要性的 " 感受器 "。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有著更形象的解釋:"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

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線路圖中,國產 CPU 、集成電路、國產 Linux 等重要產物的問世 ,背後都有倪光南的身影。如今,這位被稱作是 "

中國 IT 產業第一赤腳企業傢" 的院士,年逾八旬仍奔走在推動中國信息產業自主可控替代的前線圖丨倪光南院士接受 DeepTech 采訪(來源:DeepTech)

近日,倪光南院士接受 DeepTech 獨傢專訪,深度解讀瞭眼下暗潮湧動的自主可控替代產業新浪潮,尤其是今年的標志性事件之一——鴻蒙的問世。

現在,操作系統、芯片、基礎軟件、雲計算等技術和產品都已開始邁向自主可控替代的 " 新長征 ",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似乎也在推進相似進程。日前,有消息傳出,美政府正急切地要在其國內扶植 5G 設備廠商,以抗衡中國通信巨頭帶來的競爭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倪光南院士認為,國內科技產業過去長期存在的 "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的思維是時候做出改變,今天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而在自主可控替代的大趨勢下,創新的中小企業一定有望迎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以下為獨傢專訪內容:

自主可控替代或引領下一波洗牌浪潮,創新型中小企業突圍在即

DeepTech:你現致力於推動我國的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現階段我們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倪光南在截止到 2019 年 9 月 15 日的一份全球 ICT 企業排名中,與一眾上市公司相比,未上市的華為估值為一萬三千億美元,位列第一,接下來是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阿裡、騰訊、三星、英特爾,在這前 10 名中,一共 3 傢中國公司、6 傢美國公司。所以說,在 ICT 領域中國整體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但發展依然嚴重受制於美國。

圖丨中國企業在全球 ICT 企業前 10 名中占 3 席(來源:倪光南)

我們的網信產業 "

短板" 主要是在芯片和基礎軟件(包括 OS 和工業軟件等)方面,"長板" 則集中於互聯網應用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如 5G)。

造成這些現象的客觀因素主要在於,國外比我們早發展很多年,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傢,國力和科技水平等與發達國傢有差

距,另外,外國還對我們實行禁運封鎖。

主觀因素主要在於,

我國科技產業長期存在的 "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 重硬輕軟 " 的思維以及 " 穿馬甲 " 問題

在 "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 上有很多教訓,有的領域我們也做得很早,但是沒有堅持走下去,

我國的 EDA 軟件發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早在 1988 年國傢就啟動瞭 " 熊貓系統 "EDA 項目,但 1994 年巴統取消對中國禁運後(冷戰時期西方成立的 " 巴統組織 ",長期對中國實施禁運),有關方面就停止瞭對國產 EDA 的支持,中國 EDA 產業自那以後陷入發展低谷。

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發展主要靠引進上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後期是同步技術。而到現在這個階段,不僅從別人那裡拿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術也是很難的。今天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現在這個邏輯要倒過來。

圖丨中國網信領域長短板(來源:倪光南)

DeepTech:中興華為事件以後,有些本土企業可能調整自己的定位戰略,例如芯片國產化、自研化,你看來這個浪潮中有哪些誤區可能要註意?

倪光南整體來看,現在這個形勢下,我們不能指望別人把關鍵核心技術賣給你,所以這個大方向是沒有錯的,國產自主可控替代、國產軟硬件的發展都是沒有錯的,但是要註意,我們還需要開放創新。

最近領導人提的四個堅持中,最後一條是

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並重,要安全可控也就是要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這主要是針對關鍵核心技術,而一般情況下則可以充分利用開放創新的優勢,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區分。

但是,這兩個選項一定是並重的,千萬不能偏頗。

DeepTech:自主可控大趨勢下,大型企業更容易受益,還是中小型企業更有機會?或者對於中小型企業,他們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裡?

倪光南總體來看,既然有自主可控的要求,實際上給一些創新性的中小企業創造瞭更好的機會、更公平的競爭。這些公司也許整體的產品服務水平不如大公司,但是在自主可控上做得比較好,比如在特別強調安全的領域,也是有很大機會的。

尤其是對於關鍵核心技術,能否滿足自主可控要求,往往具有一票否決的地位。目前,發達國傢在某些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對我們禁運,這使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也更易進入市場,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

我們現在主張自主可控,創新的中小企業一定更有機會。當然,

國產核心技術和軟硬件必須具備替代進口的能力,才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鑒於信息技術發展很快,新技術往往比老技術好,因此國產自主可控替代不一定是 " 落後替代先進 ",而往往是先進替代落後。談鴻蒙的未來:中國市場先燃起燎原的 " 星星之火 "?

圖丨鴻蒙發佈(來源:華為)

DeepTech:在操作系統自主可控上,不得不提今年華為發佈 " 鴻蒙 ",你此前也曾發表言論表示,中國在突圍操作系統上技術並不難,但是可能在生態建設上會比較有難度,做好這件事情需要哪些因素?

倪光南如果僅就 " 鴻蒙 " 這一個產品來說的話,未來的生態系統將是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說,它需要有市場的支持,也要重視市場的支持,

創新需要和市場的引導結合起來

現在,一種新的技術誕生,中國與發達國傢的最高水平相比,有時在技術本身的差距上並沒有那麼大,但由於市場已經被發達國傢先入為主地占領瞭,在這之後新出現的技術,即使技術不存在特別大的差距,但由於沒有足夠用戶去形成生態,它同樣很難被市場接受。

生態建設的問題,究竟是先有用戶還是先有應用,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看來,要在市場上給國產核心技術以支持,幫助應用的發展,使生態更快成長起來。

為此,國傢領導人提出,

要加大研發力度和市場化引導

這兩項工作,研發力度的加大顯然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市場化引導也很重要,可以先摘出一部分市場,為新技術的發展創造條件。

圖丨倪光南(來源:東方 IC)

正如現在國傢可以通過政府采購、政府的信息化等,優先采用新的國產創新技術。這個市場看起來隻是整個市場的一小部分,但是中國的優勢正在於體量很大,政府辦公應用的范圍看似很小,但在中國大市場的背景下,政府機構、公務員群體使用的政務信息化的應用電腦數量就已經能到千萬量級,幾乎可以和歐洲一個國傢全國的市場相比。

我們也已經看到,政府政務中,一些國產操作系統、國產 CPU 已經得到應用,包括在數據中心的應用等,都已經取得瞭很好的成果。

所以,我認為,市場化引導在中國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和國傢層面的共識有關,這也是近期行業內許多力量都在推動的一個事情,即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DeepTech:具體到鴻蒙,華為可以做好這件事情嗎?

倪光南我認為,從華為整體來講,無論是芯片、軟件其都有足夠的實力。目前在國際上,它的產品以及技術服務已經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他們本身技術的水平沒問題,創新能力也足夠強。

此外,華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很大,如果能夠通過中國市場的磨練去提升其生態系統,進一步完善並改進,我們對它的前途還是很樂觀。

DeepTech:你如何評估鴻蒙對於國外開發者的吸引力?

倪光南首先,我想仍是中國自身市場更容易達到期待,正如 5G,中國雖然並不掌握 5G 所有的標準或者專利,但是隻要我們掌握瞭其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重要專利,就不會被人輕易地卡脖子瞭。

通過在中國首先試點再推廣應用,我們的 5G 技術已經更加成熟,同時世界有些國傢也在用我們的 5G 技術建基站進行實驗,這將是具有帶動性的。將來中國這個市場也會成為很好的樣板,像 5G 很多新的技術有機會從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

所以,

不排除鴻蒙也是依照這個邏輯走出去,既在中國市場上能夠得到很好的驗證,將來走出國門也是可能的。中國的高鐵也是這樣的例子,它在中國市場應用並且得到很好的推廣,現在作為國傢名片通過 " 一帶一路 " 等不同途徑走到瞭世界前面。圖丨寒武紀 MLU270(來源:寒武紀)

DeepTech:你如何評估 AI 在國內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尤其 AI 芯片?

倪光南目前,國內強項在於應用,已經有較多的 AI 應用,如刷臉、聲音識別、機器翻譯等等。但是在原創技術研究方面,基本都用的深度學習技術,這本身並沒有錯,但這還不夠,

國內還是缺少原創性的、基礎性的研究

當然,

通過大量的應用、市場需求引導,倒逼基礎創新是有這個可能的,但另一方面說來,作為主管部門、高校等也要積極鼓勵基礎研究、原始創新。

現在深度學習已經暴露瞭一些瓶頸,包括需要大量的標註、依賴大數據等,包括深度學習仍然缺乏解釋性的 " 黑盒子問題 ",這也是我們普遍的擔憂。我們希望看到人工智能領域出現百花齊放的、多樣性的技術,例如出現非大數據、非深度學習上的創新。

在 AI 芯片上,根據芯片行業的一般規律,近幾年 AI 芯片投資很熱,但其實風險也比較大,未來不會有很多傢能夠做到很成功,所以我並不主張市場一窩蜂地投入 AI 芯片,特別是

同質化比較嚴重的方向。已經有像谷歌、華為、寒武紀這些成功者在前方,除非有明顯的創新,類似的 AI 加速器可能不會再有太多的新機會。

DeepTech:作為中國成立 70 周年的獻禮,你也在近期主持發佈瞭一套新書《科技改變中國》,介紹瞭中國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高鐵和能源產業的發展,在中國諸多的科技產業中,為何選擇瞭這幾個方向?

倪光南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以來,我們要將這 70 多年以來的科技成果選擇一些特別重要的成果進行展示,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一個啟發。

這次的六本書也覆蓋瞭很大的范圍,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這是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裡面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已經顯現出它們的引領作用,很可能引領今後新的科技革命。例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很多重要公司都是大數據的引領者,所以大數據有很重要的意義。

那麼,至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是我們目前的信息基礎設施,把我們整個經濟、社會和生活各個方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當前我們國傢在這方面發展特別快,和發達國傢的差距已經從跟跑發展到並跑,在地位轉換過程中的進步是特別明顯的。

再說高鐵和能源,高鐵已經成為我們國傢的一個新名片,而且大傢也能感受到高鐵給出行帶來的極大便利。這對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對經濟的帶動,對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很重大的作用。

能源一方面是我們生存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能源也是新科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點,所以我們選擇的這六個方向,都有相當的代表性。當然,我們也還在準備後續的新內容。

以上內容由"DeepTech深科技"上傳發佈 查看原文 相關標簽 核心技術華為鴻蒙院士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