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汽車  >  正文

引望迎新進展,長安難離華為,華為到處“找朋友”

近日,長安汽車發布最新公告,披露長安投資華為子公司的最新進展。《公告》顯示,該項目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預計不晚于 2024 年 8 月 31 日簽訂最終交易文件。這比最初預計的交易達成時間晚了 3 個月。

長安轉型借力華為

去年 11 月,長安表示,華為擬設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長安擬投資該公司并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支持公司成為立足中國、面向全球、服務產業的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產業領導者。當時,雙方計劃在本備忘錄簽署日之后 6 個月內簽署最終交易文件。

今年 1 月 16 日,華為已完成目標公司的注冊,名稱為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引望 "),其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 與智能車燈等。

此次《公告》,長安解釋,鑒于項目重大性、復雜性及交易各方推進內部程序的需要,項目進度較備忘錄中預估有一定延遲。

在引望成立之前,長安旗下阿維塔和深藍已經紛紛和華為合作,兩個品牌旗下車型將借助華為 HI(HUAWEI Inside)模式賦能,競爭汽車市場。今年,深藍與華為合作的新車型也將落地。在 2024 北京車展上,深藍汽車高調宣布,將攜手華為,打造比特斯拉更好的智能電動汽車。

從阿維塔、到深藍,再到引望,長安與華為的合作越來越密切,不難看出其在智能化領域轉型的急迫心情。根據當前汽車行業發展來看,車企對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迫切需求,相關的軟、硬件供應商迅速崛起。其中,華為車 BU 是業內最大的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作為國內科技領軍者,華為基于 ICT 技術優勢,不斷將業務延伸到智能汽車產業,圍繞智能駕駛、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云五大領域全面布局。

總體來看,華為在自動駕駛、車載傳感器、充電設施、軟件生態領域布局較為完善,已在智能汽車領域具備全面的核心競爭力,業界對華為智能生態也普遍持認可的態度。余承東已明確表示,預計今年華為車 BU 能夠扭虧為盈。

此次,借助引望的成立,長安將進一步加速構建面向智能化時代的完整、自主、領先的全棧智能化整車能力,實現公司全面穩健的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華為拓圈立足汽車業

長安不斷借力華為,華為則在加速拓展朋友圈。

從戰略層面看,華為從 ICT 傳統業務拓展至智能汽車賽道,是合乎公司技術優勢和產業趨勢的選擇;華為車 BU 的獨立,更有益于該項業務的未來發展和盈利。

引望的成立,正式宣告華為車 BU 業務的獨立,將裝載華為車 BU 的所有技術和資源。根據規劃,引望后續會有更多伙伴加入,成為一個股權多元的技術開放平臺。除了長安汽車外,東風汽車、一汽集團都在推進入股華為車 BU 事宜。

廣發證券認為,華為與車企組成合資公司,短期有望補充可觀現金流。相比于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華為的終端業務雖然毛利率最低,但創造現金流能力強,通過渠道銷售或直銷模式,華為能夠在消費者市場通過終端產品走量,從而實現大規模資金快速回籠。

中長期來看,引望的成立更加確定華為汽車業務的 Tier1 屬性。《公告》明確表示,華為原則上不從事與引望業務范圍相競爭的業務。如此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車企對華為汽車業務獨立性的擔憂和合作上的阻力,提升車企對華為車載產品的接受度。

在華為汽車業務進一步明確定位 Tier1 后,車企合作伙伴的生態格局對引望業務拓展影響深遠,前期華為車 BU 合作的伙伴集中在賽力斯、長安等,后續有望更多車企入局新生態。

廣發證券表示,從產業邏輯出發,如果越來越多的主流車企成為引望股東,結合華為在汽車領域的研發能力,理論上華為汽車業務有望成為我國智駕領域的 " 行業性技術平臺 ",此時或許將有越來越多的主流車企產品搭載華為車載智能產品。

而規模效應也是汽車 Tier1 競爭力的核心環節之一,引望如果能夠順利拓展朋友圈,華為車 BU 業務不僅能夠順利解決盈利問題,遠期成長空間更值得期待。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