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大陸  >  正文

【Z. 視頻】塑人塑心塑傳承 看面塑藝人胡秋生的指間技藝

81 年出生的胡秋生是四川籍的貴陽人,從小隨著父親在貴陽生活。因為有瞭童年的經歷以及成長後食雕的工作經驗,當他與面塑技藝有瞭一面之緣後,沉醉其中,時間一恍十多年。

面塑藝術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

它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即以面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高精粉、糯米粉,加上苯甲酸鈉甘油、白糖、蜂蜜等組成,按比例調和而成,經過火候和時間,將其蒸制出來,就得到瞭創作面塑的所需要的面團。

面塑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因為父親一直是在寺廟做素食,胡秋生在小的時候,接觸到瞭修復寺廟譚姓泥塑師傅,他對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手藝,充滿瞭興趣和好奇。就跟著那個師傅,開始學習初級的造型以及色彩知識。2007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胡秋生從電視熒屏上,看到瞭一段關於面塑的介紹,他突然之間想起少時的經歷,頓時興趣昂然。因為從媒體上看到瞭面塑制作工藝,這 " 一面之緣 ",讓他從此對面塑癡迷有加,不能自撥。

他四處尋找制作面團的配方,自己在傢調配,整整一個月,屋裡粉塵四揚,讓妻子和傢人不堪其擾。經過瞭幾年的不斷研究和學習,終於掌握瞭面團的各類材料的比例,以及如何讓其長期保存不變質的重要方法。

學會瞭制作材料隻是面塑制作工藝的第一步,如何造型,如何讓色,是這個工藝的最重要的工序和魅力所在。從小有著泥塑和食雕經歷的胡秋生,似有天份,對面塑的造型和著色技術能力駕輕就熟,讓業界驚嘆不已。

胡秋生善作三國以、水滸以及佛教人物,他的面塑作品,關羽撫須持刀,氣吞霄翰;張飛的縱馬馳騁,撥山蓋世,京劇裡的花旦以扇掩面嬌羞顧盼。經過他的巧手,歷史人物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驚巧處在於,人物的表情或誇張或含蓄,恰到好處。人物的衣物服飾十分逼真,甲胄鏜亮如新,吊穗纖毫畢現。

時光荏苒,胡秋生與面塑制作工藝從一面之緣,到如癡如醉的創作揣摩,已有十多年。他知道,現在學習這個古老工藝的人越來越少,自己的堅持,除瞭自身興趣外,身處其道,也有傳承責任。

按他的話說,歷史人物粉墨登場,各含千秋志,而自己的宿命就是要堅守這個工藝,並在未來,創作出與貴州文化相關的作品,通過這個藝術表現方式,讓外界更多的人,瞭解多彩的貴州。

吳奇洲 貴陽晚報新媒體記者 黃震 趙越洋

編輯 彭鑰嘉 / 編審 李楓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