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大陸  >  正文

斬獲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這部電影排片為何少得可憐?

圖片來源:東方 IC

從一部電影可以獲得的榮譽來講,《地久天長》應該算是國產影片中相當優秀的瞭,不僅成為瞭 2019 年 2 月 14 日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影片,並且其主演王景春、詠梅還包攬瞭第 69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但在國內市場,《地久天長》似乎沒有取得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的那番成就,這從該片的拍片占比就能看出來。

首日排片占比僅為 6.5%

《地久天長》於 3 月 22 日在國內上映,其首日拍片占比僅為 6.5%,而 3 月 23 日,周六,在這種對初映影片來說堪比金子般寶貴的日子裡,其排片率竟然進一步下降到隻有 6%。

不曉得是影片主創淡泊功名,還是投資方不計較利益得失,抑或是宣發團隊太過佛系,到目前為止,除瞭在北京邀請過一班電影圈的同行來捧瞭個 " 人場 "、舉行過幾次看片會以外,在其餘媒體的端口上,該片似乎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宣傳推廣活動。

如果這樣的排片狀態持續下去,那麼《地久天長》的票房一定是堪憂的——首周尤其是首周末,通常在一部影片票房的總收入當中占著至關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該片首映當天票房僅有 658 萬,23 日雖然稍高,也隻有 962 萬,加上此前點映場次,截至周六的累計票房也隻有 2100 萬元左右。按照貓眼專業版的預測,影片最終票房可能隻有 5836 萬元左右

這還是一個總票房的預測值,如果去掉各大購票平臺的服務費等,分賬票房還達不到這一數額。即使把分賬票房按照 6000 萬元的預期來計算,按照片方當前不到 37% 的分賬占比來看,恐怕最終隻能得到 2200 萬元左右的收入。

作為和賈樟柯齊名的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導演王小帥從這部影片中能拿到多少酬勞,我們並不清楚;而作為上個月柏林電影節新科影帝影後,該片男女主角王景春和詠梅雖然創下瞭中國電影演員在表演方面的又一個紀錄,但他們的片酬顯然不能跟一線的流量小生(小花)們相比,而且加薪加酬也應該是這部影片出品以後的事兒瞭。

《地久天長》路演活動。王景春、王小帥、詠梅(圖片來源:東方 IC)

中國電影宣發需要找準目標群體

依照資本逐利的天性,什麼類型的影片賺錢,就會投拍什麼樣的影片。《流浪地球》正好提供瞭一個無比成功的范例,從近一兩年各大影業巨頭的制片計劃就可以看出,已經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提上瞭日程。

資本的紮堆進入,這是市場自發的選擇,原本無可厚非。但由此一來,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隨著資金、人力、物力的一哄而上,雖然能夠堆出少數幾部優秀作品甚至是精品,但多數影片卻難免淪為跟風炒作的平庸之作,甚至是票房、口碑雙輸的殘次品

雖說觀眾需要喜劇片、科幻片、恐怖片等各種類型的影片,但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永遠是不乏群眾關註的主流題材,其中的匠心之作甚至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典范。這正如去年大熱的影片《我不是藥神》一樣,所帶動的全民熱議也引起一串連鎖效應,對我國進口抗癌藥物集中談判、降低藥價、納入醫保都間接產生瞭促進作用。

從柏林電影節上的表現來看,《地久天長》同樣是這樣一部極具現實意義的上乘佳作。它將失獨傢庭放在聚光燈下,作品本身雖然沒有刻意去渲染過分強烈的情感,但正是這種冷靜、理性的鏡頭語言,卻往往能夠觸動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並產生潛移默化的力量,推動社會對這一群體賦予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回到排片這一話題,這同樣也是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就好比同檔期目前排片居第一位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從上映第二天起就逆襲好萊塢巨片《驚奇隊長》,目前上映 11 天已經取得近 8 億的票房收入

為什麼該片能取得這麼好的票房成績?很可能是因為其宣發找對瞭目標群體——即電影市場上約 20~30 歲這一主流觀影人群。他們願意為瞭一個需要哭哭啼啼釋放感情的 " 催淚彈 " 作品去電影院消費。但《地久天長》作為一部從 30 年前講起、貼著知青和下崗工人等標簽的影片,關註度本來就少,更不用說也不能帶著道德綁架去要求院線方強行把有限的排片資源向《地久天長》傾斜。

就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和《地久天長》同一檔期,還有一部或許能給人帶來小驚喜的電影——《老師 · 好》。這部除瞭相聲演員於謙之外別無任何明星主創的小成本影片,上映僅僅兩天就已取得 5478 萬元的票房,而且取得瞭不俗的觀眾口碑,算是 3 月檔期裡第二匹黑馬。

《地久天長》路演活動。王景春、王小帥、詠梅(圖片來源:東方 IC)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預測,《老師 · 好》有望獲得 2.6 億元的總票房。由此算下來,3 個半該片的票房收入,再加上《地久天長》約 5800 萬的預測收入,堪堪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預測的 9.68 億元票房打個平手。

不管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是《老師 · 好》,其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因素,秘訣就在於找準瞭自身的目標觀眾群——前者是戀愛中的年輕人,後者是緬懷中學時代的 80 後、90 後,而這一群體都是電影市場的主流。從這一層意思來看,《地久天長》如果想要取得盡可能多的收入,當然也得找到自己的目標受眾群

然而它的目標群體又是誰呢?以前上山下鄉的知青,後來大多進入國企的職工,他們中絕大多數都已年約六旬,過上瞭含飴弄孫的退休生活。雖然他們有著最富餘的閑暇時間,但卻幾乎是天然與電影院絕緣。

有一個例外就是一年多以前的《芳華》,同樣是以老年群體為主要受眾,卻取得瞭 14.23 億元的總票房。但要看到,《芳華》發行之前就在央視和一些強勢省級衛視頻繁做宣傳,準備工作之充分是《地久天長》遠遠難以望其項背的。

到 2018 年底,中國超過 60 歲以上的人群已經有 2.5 億人,再加上 50~55 歲左右退休的女職工、女幹部,實際人數會遠遠大於 2.5 億人。就算這裡面有一半生活在農村,但實際是我國截至去年末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就已經達到 59.58%,這也就意味著,有超過 1.5 億人是常年生活在城鎮裡的。就算這 1.5 億目標群體裡隻有 1% 的人會買票進入影院,那也能達到 150 萬的觀眾,就以當前優惠票價的最低限 19.9 元來看,也能折合成 3000 萬元的票房。

作為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獲得過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國產電影,《地久天長》如果現在趕著做宣傳雖說起步稍遲,但亡羊補牢,總好過唉聲嘆氣自甘失敗。而且就算上衛視太晚,讓幾個最有影響力電影圈公眾號友情安利一下總會有一定效果吧,再不濟的話,宣發團隊每天瞄準若幹個跳廣場舞的大群丟電影宣傳,說不定還搞出一個病毒式營銷來呢。

記者 | 陳旭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