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大陸  >  正文

要麼吃喝要麼玩樂,消解春困古人妙招多

春光明媚,萬物萌動,本是一年中最為生機勃發的季節,可不少人卻深受春困煩擾。其實,春困之擾,古來有之。不過,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春困絕非僅是惱人之事,還有一番詩意和情趣。唐人孟浩然的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可謂是寫春困的千古佳句,婦孺皆知,流傳極廣。

食 " 五辛盤 " 是皇傢和貴族解春困的習俗

對於消解春困,古人可謂是妙招迭出,品茗飲茶便是其中一法。民間有 " 春飲花茶 " 之說,中醫學認為,在春天飲用花茶可以散發冬天積在人體內的寒邪,而濃鬱的茶香,又能促進人體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自然便春困全消。北宋婉約詞人秦觀因受春困之擾懶於著書,好友李安命令老仆送茶於他,秦觀於中午閑暇時煮飲,從而解除瞭春困,提高瞭校書的效率。為此,秦觀特意寫瞭一首《次韻謝李安上惠茶》答謝友人:" 故人早歲佩飛霞,故遣長須致茗芽。寒橐遽收諸品玉,午甌初試一團花。著書懶復追鴻漸,辨水時能效易牙。從此道山春困少,黃書剩校兩三傢。" 唐朝的孫淑也深諳此道,在《對茶》一詩中寫出瞭飲茶消解春困的怡然之樂:" 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鉤。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甌。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吟詩因坐久,月轉晚妝樓。" 小樓裡煮著香茶,稀稀疏疏的簾子下掛著玉鉤。燈光照到瞭鼎外,釵的影子倒映在沉甌中。詩人躲在簾後,品著婢女奉上的香茶,不僅困意全無,心情也變得明凈,吟詩時間久瞭,不知不覺月上中天。

除瞭茶療,古人也用食療來化解春困。唐《四時寶鏡》記載:" 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 菜盤 ",又名 " 春盤 ",也叫 " 五辛盤 ",最早以 " 蔥、薑、蒜、椒、芥 " 五種蔬菜為主。辛,有升發功能,食辛可激發陽氣生長。食 " 五辛盤 " 本是皇傢和貴族解春困的習俗,後來流傳至民間,又演變出吃春餅、春卷等更豐富的吃法。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也說:" 立春日 …… 富傢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羅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鬥草、擲錢遊戲也用來消解春困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中醫療法更是古代消解 " 春困 " 的一大良法。藥王孫思邈在中醫典籍《養生銘》中說:" 亥寢鳴雲鼓,寅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 其中就列舉瞭解春困的兩種方法。一種為 " 鳴雲鼓 ",就是震動耳朵,達到安神促眠的目的。做法為以雙手之手掌遮蓋雙耳,用雙手的中指和食指交替敲打後腦勺,時間亥時為宜,即夜晚的 9 — 11 時,每晚一次,每次 15 分鐘左右。另一種為 " 漱玉津 ",就是咕嘟唾液。做法為緊閉口唇,反復用舌在口腔內吐漱,然後慢慢咽下,時間凌晨 5 時左右為宜,每日一次,每次五口。

種類繁多的民間傳統遊戲不僅健身健心,也能消解春困,譬如鬥草、擲錢。鬥草是古時春天少女和兒童的一種遊戲,源自古人的藥草觀念,認為可以祛病辟邪,得福延年,從唐代開始就十分盛行。柳永的《鬥百花》中就有極生動的描繪," 春困厭厭,拋擲鬥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 "。鬥草多以婦女為主,在踏青時便到處覓草以作準備。鬥草分文武兩種,文鬥類似於 " 對對子 ",比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 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 中寫道:"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個人,都滿園中頑瞭一回,大傢采瞭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 武鬥即兩人持草相對,各持一端,用力拉扯,草莖斷者輸。解春困的遊戲還有民間廣為流傳的擲錢,又稱簸錢。參與者先持錢在手中顛簸,然後擲在臺階或地上,依次攤平,以錢的正反面多寡決定勝負。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 內庭嬪妃,每至春時,各於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金錢為戲,蓋孤悶無所遣也。" 唐代王建在《宮詞》一詩中生動描述瞭宮中嬪妃春日裡擲錢消解春困的景象:" 春來睡困不梳頭,懶逐君王苑北遊。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

文 / 梁永剛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