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大陸  >  正文

這種 7800 元 / 斤的天價美味,以後你可能吃不到瞭

圖片來源:攝圖網

1.22 早間 - 刀魚 .mp3 來自每日經濟新聞 00:0009:54

" 肩聳乍驚雷,腮紅新出水。

佐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

這首讓吃貨們讀來垂涎欲滴的詩,是宋代名士劉宰在宴會上贊美刀魚的傳世佳作。長江刀魚(學名 " 長頜鱭 ",longjaw grenadier ancho)素來有 " 天下第一鮮 " 的美譽。

人們對開春後吃刀魚的執念,使得長江刀魚的價格在近年來屢創新高,以至於有錢也難品嘗到這一人間美味。

據漁民對媒體講述,在清明節前需求最旺的時期,長江刀魚可以賣到 7800 元一斤,在上海甚至賣出上萬元都有可能。2012 年,在江蘇一場公益拍賣會上,一條重 325 克的長江刀魚王竟拍出瞭 59000 元的天價。

長江刀魚價格走高,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度捕撈導致的產量銳減。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曾公佈數據:

1973 年長江沿岸江刀產量為 3750 噸,1983 年為 370 噸左右,2002 年之後年產量已不足百噸,現在的年產量僅有寥寥幾十噸。

面對現狀,農業農村部 21 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我國重點流域實現休禁漁制度。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註意到,在長江流域保護區內,長江刀魚將實行永久全面禁捕;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保護區以外的水域,暫定實行為期 10 年的常年禁捕。

也就是說,在接下去至少 10 年的時間裡,人們將要告別這一口極致美味瞭。

長江刀魚全面禁捕

1 月 21 日,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也參加瞭農業農村部的新聞發佈會,回答瞭有關長江流域禁捕情況的提問。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註意到,從 2003 年起長江流域開始實行禁漁期制度,在禁漁期間對刀鱭(即長江刀魚)、鳳鱭和中華絨螯蟹三個物種的捕撈實行專項管理。而在近日,相關管理規定從專項捕撈轉向更加嚴格的全面禁捕,這一政策變化也引發瞭記者提問。

馬毅對此表示,近年來受水域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等多種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長江刀鱭、鳳鱭、中華絨螯蟹等特許捕撈物種的競爭性捕撈影響,刀鱭從最高產 4142 噸下降到目前年均不足 100 噸,鳳鱭捕撈產量從最高 3252 噸下降到不足 10 噸,中華絨螯蟹捕撈產量也已不足 100 噸。停止發放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的專項捕撈許可證,是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政策的需要。

馬毅還特地指出,每年清明節前後天價刀魚都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這充分說明瞭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的開發利用量已經超過瞭物種資源的承載量,相關的專項捕撈制度亟需進行調整完善。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過,吃貨們也不必太難過,未來隨著漁業資源的恢復,長江刀魚也有可能在 10 年後迎來解禁。根據專傢測算,長江魚類繁殖周期約為 3 年左右,如果實施 10 年禁捕,可使多數魚類完成三個世代的繁殖周期,能夠從根本上遏制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的趨勢。

馬毅強調,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治理改善,以及禁捕效果的逐步呈現,長江的漁業資源也將在一定時期之後實現恢復性增長,屆時農業農村部將根據資源狀況和監測情況采取禁漁區、禁漁期、專項特許捕撈等多種方式,組織實施好長江漁業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清明節前賣出天價

和西方人愛吃的三文魚一樣,長江刀魚也是典型的洄遊魚種之一,生殖季節從河口區進入淡水區,沿幹流上溯至長江中遊產場作生殖洄遊。產卵後親魚分散在淡水中攝食,並陸續緩慢地順流返回河口及近海,長江刀魚的幼魚也順水洄遊至河口區肥育。

每年 2-3 月份親魚由海入江,並溯江而上進行生殖洄遊。每年春季 3、4 月進入生殖季節後,產卵群體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產卵活動。

每年的清明節前,正是長江刀魚一 " 刀 " 難求,屢創天價記錄的時候。此時的刀魚開始遊到長江入海口,因為淡水與海水的交界處餌料豐富,所以肉質格外鮮嫩。

" 長江刀魚最高峰能賣 7800 元一斤!" 一位漁民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

南通知名特色江鮮店 " 梅林春曉 " 老板說,2017 年清明時節他們飯店的刀魚最貴時賣到 6680 元每斤,依然有不少外地的食客慕名而來,點名要吃長江刀魚。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不過每年以清明節為分水嶺,長江刀魚的價格在達到峰值後迅速下跌。據瞭解,2017 年在長江南通段,4 月 3 日魚販子到船上收刀魚的價格是 3000 元左右一斤,而到瞭 4 月 4 日清明節,價格降到 1700 — 1800 元一斤。

此外,由於刀魚存量很小,捕撈到的數量波動極大,也導致價格可能出現暴漲暴跌。比如 2013 年 3 月,新華社記者在上海最大水產品批發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調查發現,刀魚由 2012 年最高價位每斤 8 千元跌至 4 百元。

刀魚漁汛從洞庭湖退到江陰

" 現在捕撈量不再有明顯下降,因為魚已經快沒瞭。"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趙進東院士解釋道,幾十年來長江魚獲量就像一條下坡曲線,現在已經處於最底部,所以趨於平緩。

" 地球造就一個物種至少要 200 萬年,而人類破壞一個物種也許隻要幾十年甚至幾年。" 中科院水生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曹文宣等 14 位院士聯合起草的一份倡議書上這樣說道。

大量歷史資料證明,從長江口至湖南洞庭湖,自古皆為刀鱭出產地。有權威資料顯示,歷史上刀鱭捕撈產量曾占長江魚類天然捕撈量的 35% 至 50%,其中在江蘇省江段所占比例更曾高達 70%。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 70 年代。

到瞭 20 世紀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遊的刀魚瞭。兩三年後,江西江段也沒有瞭。1996 年左右,安徽江段也難以形成漁訊瞭。江蘇江段也不能幸免,1997 年、1998 年左右,首先是南京沒有瞭漁訊,後來,鎮江、揚州江刀產量也銳減。到瞭 2011 年,刀魚的洄遊路線大大縮短,能形成漁汛的最上遊,僅至江蘇的常熟、江陰一帶。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野生捕撈量銳減,也讓一些企業和科研單位寄希望於刀魚人工養殖,盡管截至目前養殖刀魚還未能成功降低刀魚的市場價格。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徐鋼春解釋說,刀魚的商品魚規格通常是二兩以上,但現在企業規模化人工繁育的刀魚商品率不到 20%,企業的養殖成本幾乎與長江裡捕撈的刀魚價格不相上下。

" 通過幾代的馴養,刀魚的應激反應水平會明顯降低,傢化程度會提高,這些都會大大提高刀魚人工養殖的存活率和商品率,降低養殖成本。" 徐鋼春相信,再進行兩代的優良品種培育,商品率可以穩定在 70% 以上。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