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大陸  >  正文

快快評 | 向 39 歲的“春運”問聲好

1 月 21 日,是 2019 年春運首日。1980 年," 春運 " 作為一個特別用詞首現人民日報。春運已經 39 歲瞭," 人到中年 ",意味著成熟、理性,也意味著有足夠大的心胸和敘事空間,去裝下那些故事和情感。

春運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 " 春節運輸 "。但這四個字,並不足以解釋春運的所有內涵。

春運當然是交通運輸體系所帶給國人的一種氣勢宏大的服務。而它又被每一個在故鄉和棲居地之間奔波的人,賦予瞭更多的意義。它成為某種依賴,不隻是因為它能夠實現我們從A地到B地的目標,更是因為,它是某種讓我們得以回到白發父母身邊的 " 魔術機 "。

最近,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這部短片有很多表現元素,但變遷中的團聚和焦慮中的呵護,卻是一以貫之的線索。片中,那個由鼓風機變身的 " 佩奇 ",讓多少人大笑之後又落淚。還有老父親從山裡背回兒子傢的土特產,更是讓人想起那些年在春運的火車上帶過的 " 節禮 "。

昨天有條消息被稱為 " 現實版《啥是佩奇》"。

說的是,在淄博火車站,一對老夫妻和他們面前大大的包裹吸引瞭人們的關註。他們帶瞭 60 多斤面粉還有一床被子,去看在杭州安傢的兒子。這是大爺 70 多年第一次出遠門。

高鐵,讓彼此深愛的親人,可以更快地見面,也讓那些大把大把的分離時光,變得 " 短暫 "。

猛然之間,春運已經由綠皮車時代被帶入高鐵時代。交通工具的升格,襯托著思念的永駐。

這些年,人們總在感慨年味的變淡。然而,仔細想想,春運就是最濃鬱的 " 年味 "。每一個為愛而行的旅人,都在感染著同樣的行色匆匆者。

昨天,現代快報全媒體一則題為《春運神器駕到!》的視頻報道(點擊看詳情),同樣吸睛。能裝東西能當座位,帶回傢還能洗衣服,各種輕便實用的塑料桶,成瞭春運中耀眼的 " 明星 "。

" 桶在,傢就不遠。" 說出瞭多少在外漂泊者的共同心聲。稱它為 " 春運桶 ",當然貼切。

春運中,湧現過的 " 明星 ",又何止是 " 春運桶 "?別忘瞭那些隨身攜帶的報紙,放地上可以坐,拿起來可以閱,熱起來可以扇 ……

種種掌心所握、肩上所扛之物,詮釋的是一種堅韌而開放的情結。因為有瞭春運,我們更懂得 " 傢 " 和 " 根 " 的含義。

春運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們在春運中也產生過種種煩惱。但春運應該會越來越好。春運是無可替代無可取消的,隻要還有春節,隻要還有故鄉傢園,隻要還有一雙可以丈量世間路途的腳,春運就會繼續激蕩人心。

說到底,被人心所柔化瞭的春運,是對傳統文化、血脈情感的致敬。情義,永遠是春運的最核心力量。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裡川

(編輯 餘爽)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