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財經  >  正文

馬雲大手筆投資東北的背後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付一夫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級研究員

馬雲又有新動作。

日前,馬雲抵達 " 冰城 " 哈爾濱,先是來到哈工大做瞭一番交流,又前往友誼宮參觀瞭一場優質特色農產品展,甚至還在雨中遊覽中央大街、吃馬迭爾冰棍。

不過,馬雲此行絕不是遊山玩水而已。據新華社報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同阿裡巴巴集團簽署瞭數份戰略合作協議。在與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省長王文濤的會談中,馬雲特別表示道:

" 阿裡巴巴集團投資必須要過山海關,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

背後深意,耐人尋味。

1

近些年,東北經濟頗為低迷,尤其是自 2014 年起,東北三省的 GDP 增速一直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個別年份甚至出現負增長態勢(參見圖 1)。

無數專傢學者針對東北經濟的困境做出瞭分析,其中被討論的最多的,是東北日漸惡化的營商環境。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營商環境是指一傢企業在開辦、經營、貿易活動、納稅、破產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規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這其中,又包括微觀營商環境與宏觀營商環境,前者指代的是與企業本身聯系緊密、且直接影響企業正常運作的各種參與者,具體涉及到企業本身、顧客、競爭者、公眾等;至於後者,則是包括人口、政治、法律、科技、自然資源、社會文化等多個維度在內的外部環境。

營商環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同企業生存發展息息相關。一個城市或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往往關系到當地能否順利招來投資項目,關系到企業傢是否願意一心一意地在當地謀發展,也關系到市場活力會否得到充分釋放。而作為市場經濟最為重要的主體,民營企業更容易被營商環境所影響。

因此,學界常常把營商環境視為衡量一個地區市場經濟活力、核心競爭力以及潛在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

東北的營商環境究竟如何?數據或許可以說明問題。

國傢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2017 年,東北的民間投資累計增速始終為全國四大區域板塊中表現最差的,2015 年與 2016 年更是全國唯一的民間投資負增長地區,增速分別為 -9.5% 和 -24.4%(參見圖 2)。

與東北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深圳。根據普華永道等機構發佈的《2018 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深圳在城市對企業的吸引力和企業在城市的發展力兩方面均居於全國首位,彰顯出極佳的營商環境。也正因為如此,深圳既能持續吸引全球范圍內的無數優質企業入駐,又能自主培育本地的優秀企業,發展活力源源不斷。

對此,相信企業傢最有感觸,也最有發言權。人們應該還記得,在 2018 年年初,知名經濟學傢、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在東北雪原上發出的吶喊,他在一段視頻中控訴當地政府嚴重侵占民營企業權益,甚至聲稱" 亞佈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來瞭之後,是亞佈力最黑暗的日子 "。

坊間流傳的 " 投資不過山海關 ",看似一句玩笑話,實則入木三分地道出瞭東北經濟的最大癥結。

2

歸根結底,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欠佳,源自其固有的經濟發展慣性。

東北大地,曾經是沒落的俄羅斯貴族、潰敗的哥薩克騎兵、流離的猶太人心目中的 " 天堂 ",這裡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基礎堅實。新中國成立後,為瞭重振蕭然的國民經濟,國傢於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出,要 " 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 ",其主要建設陣地就是東北三省。

於是,作為 " 共和國長子 " 的東北,帶著國傢無與倫比的期許,率先從戰後的廢墟中蘇醒,並成為瞭此後長達數十年的國民經濟增長極。

在計劃經濟制度紅利的賦能下,東北經濟堪稱 " 風口上的豬 ",其快速發展引來大量人口湧入,石油加工、煤炭、鋼鐵、農產品、木材等資源型行業對全國經濟增長起到瞭絕對引領作用,同時諸如鞍鋼、哈電、一汽、一重、沈飛、東重等一批重工業龍頭也隨之崛起," 鐵人精神 " 與 " 大慶精神 " 更是成為引領全國工業發展的精神榜樣。

可硬幣的另一面是:計劃經濟的發展思維根深蒂固,滲透到政府、企業和民眾的方方面面,固化瞭東北的發展理念,使之成為難以扭轉的體制慣性;而資源優勢隨著資源價格的回落、去產能的推進也變成瞭 " 資源詛咒 "。加之法制化、市場化程度長期落後於建立創新型國傢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東北經濟的轉型步履維艱。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期的振興東北計劃中,國傢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主要放在以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上,設法通過國有企業扭虧為盈,擺脫困境。這一系列舉措在無形中鞏固瞭東北地區國有企業的絕對優勢地位,強化瞭行政色彩的同時也放緩瞭市場化進程。

如此一來,縱然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中最為活躍的主體,但在東北的大環境下隻能處於弱勢地位,很難健康成長。

近些年,諸如毛振華吶喊事件絕非個案,關於東北營商環境日漸惡化的種種報道並不鮮見,這也導致各路資本與企業傢對東北地區的 " 敬而遠之 "。倘若不加快構建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那麼東北的轉型就難以貫徹落實,其發展困局也很難破解。

一言以蔽之:振興東北,先要改善營商環境。

3

可喜的是,在毛振華吶喊之後的日子裡,一些變化在悄然發生著。

2018 年 11 月,由國傢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持編寫的《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 2018》正式發佈。報告顯示,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獲得投資能力有所提升,對北上廣深的投資吸引力不斷增強,企業投資總額持續增長,當前正進入新一輪的吸納投資高峰期;從各主要城市獲得投資的能力來看,沈陽、大連企業獲得投資的水平僅次於廣州,甚至已經超越瞭西安和鄭州。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傢紛紛開啟瞭東北掘金之旅。例如,繼去年造訪吉林,與吉林省政府、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之後,馬化騰前不久再度出席瞭遼寧省政府與騰訊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王健林在今年 5 月豪擲 800 億元投資沈陽,擬投資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及 5 個萬達廣場;許傢印於近期宣佈,要在沈陽投資 1200 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健康養生、文化旅遊等項目 ……

" 投資不過山海關 " 的風向已變。

究其原因,首先在於國傢對於民營經濟的支持與肯定。例如,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傢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傢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傢作用的意見》發佈,這是新中國成立 60 多年來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傢精神的地位和價值;隨後,2017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 " 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充分表明決策層已經開始高度重視相關問題,並把民間投資作為促進有效投資增長的主要方向。

至於如何消除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的後顧之憂,會議進一步指出:" 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在這一基調下,針對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頑疾,國傢也屢出實招——明確遼寧省與江蘇省、吉林省與浙江省、黑龍江省與廣東省,沈陽市與北京市,大連市與上海市,長春市與天津市,哈爾濱市與深圳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等措施,對標先進經驗做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開展產業務實合作,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共促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創業創新水平;搭建合作平臺載體,探索共贏發展新路,等等。

不僅如此,自去年以來,東北三省同樣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出瞭許多努力,直接例證便是遼寧出臺瞭全國首部優化營商環境的地方性法規《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黑龍江和吉林省也相繼制定瞭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此彰顯發展民營經濟的意志和決心。同時,東北三省還推出瞭更為細致的各種措施,著力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種種努力的結果,反映到經濟數據上是東北地區經濟的回暖。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9 年第一季度,黑龍江和遼寧的經濟增長勢頭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遼寧的 GDP 增速更是實現瞭自 2014 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重返 6%。

東北經濟的頹勢正在成為歷史。

4

客觀地講,雖然東北經濟發展出現好轉跡象,大企業與大項目的投資也不斷增多,但仍不足以說明東北的營商環境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尤其是面對著國企改革壓力巨大、中小企業投資意願不強等一系列現實難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優化東北的營商環境建設絕不是朝夕之功,任重且道遠。

不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話說回來,此次馬雲在哈爾濱祭出大手筆,疊加此前一眾大佬的東北掘金之舉,無異於給所有的民營企業傢們打瞭一針強心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經濟在東北這片廣闊的天地上翩翩起舞,而隨著 " 投資不過山海關 " 的漸成往事,東北振興也將不再遙遠。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