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點新聞   >   社會  >  正文

上海法院判了:8名年輕女子獲刑!假冒“靳東”和多位中老年婦女“談情說愛”,詳情披露→

“你相信我嗎?” “相信我能帶給你最好的生活嗎?” “沒關系,不需要你做什么,只需要你成為弟弟合伙人。” “我會給你最好的安排。”

當收到“靳東”發來的這些甜言蜜語時,多位上了年紀的女性受害人徹底“淪陷” ,毫不猶豫地按要求轉去錢款。她們不知道的是,正和她們“談情說愛”的根本不是靳東,而是一群想騙錢的年輕女子。

經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今天(3日)上午,靜安法院公布了這起假冒演員“靳東”詐騙案的判決結果。去年12月27日上午,記者現場旁聽了該案開庭審理的全過程,了解到這8名被告人都是女性,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年紀最大的40余歲,最小的“00后”剛滿20歲。

她們在互聯網上假冒“靳東”,編織起一個個“甜蜜陷阱”,詐騙了多位中老年婦女。


圖為庭審現場,8名年輕女子均獲刑

多人被“假靳東”騙錢

2022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奇怪”的報案。報警人張先生稱自己的母親張阿姨“疑似”遭遇詐騙,民警遂與張先生一同前往家中了解情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阿姨態度消極,不僅拒絕提供任何自己的身份信息,面對民警的詢問,也不愿對自己遭遇的情況透露半句。


圖為張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

然而,根據兒子張先生的陳述,民警判斷張阿姨很有可能遇到了網絡“殺豬盤”詐騙。“我即使被騙也是心甘情愿的!”當民警想要再次確認時,張阿姨卻仍然態度堅決,不愿配合調查。警方只能先將報警線索進行記錄。三天后,張先生再次前往派出所報案,稱他的母親被騙了人民幣20余萬元。

公安機關立即介入偵查。隨著調查的深入,民警發現,這起案件絕不是個例,它的背后可能是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犯罪團伙。

據了解,張阿姨是演員靳東忠實的“阿姨粉”,閑暇之余喜歡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有關“靳東”的照片或視頻。從張先生口中得知,2021年10月,張阿姨在平臺上被拉入了名為“靳東明星”的粉絲群。


圖為業務員與其中一名被害人的聊天記錄

從2022年2月開始,張阿姨就在群里不斷給一個叫“靳東”的用戶充值打賞,不久后“靳東”就以談戀愛的名義加上了張阿姨的微信。張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中能找到許多“老婆”“我會娶你”“我想你了”等字眼。而張阿姨也在“偶像”一聲聲甜蜜的“寶貝”中逐漸淪陷,以至于到案發,張阿姨仍不相信網絡上那個溫柔體貼的帥氣男星會是兒子口中的“詐騙犯”……

在另一名被害人李女士提供的線索中,李女士稱自己先是在短視頻平臺上被一個名為“你未來的東東”的賬號搭訕,緊接著對方要走了她的手機號加上了微信。這個微信名為“相伴一生”的用戶告訴李女士自己就是明星靳東,并且還發送了一張“靳東”的“身份證照”,這讓李女士信以為真,陸續投入了幾萬元作為投資。

全是女性的詐騙團伙

“我曾經在一家公司當業務員,學到了這種(詐騙)方法。正好我那時候在家帶小孩,就想著賺點錢。”該犯罪團伙的組織者王某在法庭上供述。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她先是拉攏了老公的姐姐蔡某,又喊上了前同事高某,組成了最初的小團體。

王某注冊成立了一家名叫“珍愛一生”的傳媒工作室,通過網上招聘和拉熟人入伙的方式,招募了多名年輕女性擔任業務員,組成了后來的詐騙團伙。其中,王某擔任公司的老板,平時主要負責給員工發錢、記賬;高某負責考勤,管理業務員等工作;蔡某參與教授部分成員詐騙話術等。

業務員按照王某等人的要求,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注冊賬號,假裝是“靳東”“馬云合伙人”實施詐騙。“我們不會直接說這個號是靳東,那肯定會被平臺查封。即使如此,我們也曾被封過號,就重新注冊了一個。”一位業務員在庭審時說,她們平時只會發一些花花草草的視頻,但是又帶著“靳東”的頭像,年齡、星座、畢業院校等信息都和本人一致,讓人產生“這是不是靳東”的疑問。


圖為該詐騙團伙使用的其中一個賬號,發布的視頻多跟“靳東”有關

“我們會在平臺上主動搜索‘靳東’,去查找一些關聯用戶并關注她們。也有人會出于好奇關注我們的賬號,我們就一個一個發私信試探。”該業務員說,如果對面有回音,那么就會進入詐騙的下一階段,即通過話術騙錢。

檢察官介紹,同為女性,王某等人更能抓住女性在戀愛中的情感需求。她們利用許多女網友單身獨居、渴望關愛的特點對她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寶貝”“老婆”“想你”等話從不離口。業務員還會從網上下載一些男性的語音條,類似“姐姐你好,我是你弟弟”等內容,以此坐實男性身份。

法庭上,面對“如果對方對你們身份提出質疑,怎么辦?”的訊問,業務員回答:“那我們就會和她們說,‘你相信什么,就會得到什么’之類的話。”一旦對面確信真的遇上了“靳東”,業務員們就會以投資等幌子騙取錢財。有時為了拉近關系,王某還會安排從網上購買一些廉價的紅酒、護膚品寄過去。

靜安檢察院指控,以王某為首的團伙在一年多時間里,共詐騙張阿姨等多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30余萬元,并將這些非法獲利用于購物消費、發放業務員工資等,揮霍殆盡。

法庭上后悔為時已晚

事實上,這些業務員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詐騙。一位業務員在法庭上承認,在接受培訓時就意識到可能是在犯罪,“但為了賺錢不管了”。得手幾次后,她從王某手下辭職,找了一份正經工作。庭審中,王某說起自己六七歲的孩子,當場痛哭流涕。

不過,這些都為時已晚。

靜安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指使其他7名被告人假冒身份,虛構事實,多次騙取他人財物,8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予懲處。王某在共同犯罪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其余7名被告人起次要、輔助作用,系從犯。8名被告人均主動退繳了違法所得并預繳了罰金,有一定悔罪表現,均可酌情從輕處罰。據此,判處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5萬元;蔡某某等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到拘役4個月不等,適用緩刑并處罰金。

“本案中8名被告人的行為,既傷害了被騙的中老年婦女,對被冒用肖像和聲音的名人也是一種侵權。”本案主審法官、靜安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陶琛怡說,本案中,由于被害人是名人的粉絲,平時經常點贊與名人有關的新聞和視頻,平臺便會通過算法識別和推送機制,將這些“高仿號”的內容推送給被害人。詐騙團伙正是利用了這一短視頻平臺的高度互動性,精準找到更多的詐騙對象。

“對此,建議網絡社交平臺加強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高仿號’,運用技術手段及時識別、清理,同時也要優化算法和推送規則,杜絕‘高仿號’視頻被推送至用戶首頁,及時甄別和攔截有害信息,補齊監管空白。”陶琛怡說,平臺還應加強事中警示,當用戶進行直播打賞、轉賬等活動時,盡到合理的提示義務。

本文綜合自:公眾號“案夜”

熱門推薦

聯繫我們|www.chinafocus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